日前,晉安區(qū)第六批區(qū)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,共有9個項目入選。
據(jù)悉,這9個非遺項目是:晉安地名歷史故事、傳統(tǒng)塔骨頭桶雕刻技藝、福州鋦瓷技藝(游氏)、福州漆器修復技藝、趙氏窨造和香制作技藝、聚利肉燕制作技藝、糟灴菜頭羊傳統(tǒng)制作技藝、金獅拳功夫棍點理筋療法、金獅獅舞。
其中,晉安地名歷史故事入選“民間文學”類非遺。晉安地名歷史故事跨度長,分布廣,內容豐富,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達50多個。例如,既有因2200多年前閩越時期歷史故事而得名的“古城”“浮倉”“鱔溪”“盤石”“金雞山”“桑溪”“竹嶼”“橫嶼”“前嶼”“后嶼”等,也有以1700多年前福州首個由中央王朝管轄設立的州郡而名的“晉安”與南朝時期的“東山”等,還有源自唐五代歷史事件的“升山”“鹿溪”“九峰”“岳峰”“戰(zhàn)坂”“斗頂”“廨院”“王墓”“芙蓉”“西園”等,以及兩宋時期的“新店”“鳳丘”“鶴林”“紫陽”“康山”“宦溪”“降虎”“石牌”“茶焙”“嶺頭”“東門”“二塘”“塔頭”“硋窯”“長基”“湖堘”“赤橋”“義井”“篁村”“琴亭”等。明清以后,相關地名更有“登云”“桂香街”“坊兜”“坊里”“聚齊亭”“炮山”“店坂”“彌高”“四安”“鵝峰”“宜夏”“象峰”等。
福州鋦瓷技藝(游氏),以金銀銅鐵為原料,鍛打為兩頭帶鉤的鋦釘,以金剛鉆打孔,用鋦釘鉚合器物,使之嚴絲合縫,經(jīng)久耐用。鋦瓷技藝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,對中國瓷文化的發(fā)展以及考古、修復等具有重要意義。
福州漆器修復技藝,是一項復雜的工藝,修復過程包括清洗、拼接、黏合、整形、補缺、上漆、打磨等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修復師們通過科學分析確定漆器胎體與漆膜的成分,選用相同或接近的材料與工藝進行修復,力求恢復漆器的原始形態(tài)和審美價值,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歷史信息。該技藝能夠有效地保護受損的漆器文物,為后人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
截至目前,晉安區(qū)共有43項各級非遺項目,其中國家級2項、省級2項、市級7項、區(qū)級29項,與晉安有淵源的非遺項目3項。
樓盤點評
寫評論